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20:57:34 阅读数:2人阅读

在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公认成就最高的两位,他们在历史上被并称为"齐桓晋文"。然而对比两人称霸的过程和称霸后对国家带来的效益,齐桓公和晋文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而得到的结果也相差很大。在我看来齐桓公在各方面比晋文公高明太多,而个人品行和道德上更是令人尊敬。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齐国和晋国在春秋末期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而这两个国家命运的变化也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本章节我就从个人观点的角度讲述一下我对这两位古代君王的看法。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来自于管仲制定的齐国国家战略,这与春秋各国称霸的方式截然不同。在管仲执政齐国之前,春秋已经争霸近百年了,当时各国都沉迷于武力输出的方式进行争霸活动,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郑庄公时代的郑国。以武力方式进行争霸,军队和战争的输出在整个国家层面排在了第一位,使得国家大量的资源用于军队和战争,这也给国家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这种方式使得争霸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都不好,与周王朝也是势力同水火,意图以一国之武力力压中原诸国在当时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这种战略对当时的国家来讲完全是负担高于产出的做法,争霸国国君得到的只是名义上的收益,对国家并无太多好处。而且由于周边对手太多,国家大量资源维持争霸和称霸的状态,使得国力难以长期支撑。郑庄公去世后以祭足为首的权臣能够多次废立国君,便是源于郑国国力急剧下降,国内内政、外交、军事方面的矛盾爆发,于是郑国很快便退出了争霸的第一集团。当然郑庄公个人还是很风光的,所以当时很多诸侯国国君都效仿他,如齐僖公、楚成王、宋襄公等。齐桓公即位初也想这么干,好在被管仲及是制止了,这才有了后来的齐国。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管仲反对这种早期的春秋争霸战略,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手段。管仲的战略简单的来讲就是价值输出,以价值为导向,以武力为辅助进行争霸。齐桓公在位的四十多年里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让齐国的国力得到长足发展。即便在他去世后经过了一番动乱,齐孝公及其以后的齐国仍旧是中原数一数二的大国。即便是晋文公成为霸主,其身后也是离不了齐国的支持。这种价值输出的方式在现代非常普遍,可在春秋时代却是争议很多的。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耗时很长,所以宋襄公争霸明知武力输出没有成功案例,但他仍旧选用了武力输出模式。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如果不考虑两种战略需要花费的时间因素,价值输出比武力输出高明得多。武力输出只能得到诸侯国名义上的臣服,而没有实际利益。而价值输出则能够让国力在争霸中不断增强,同时削弱诸侯国的国力,明显是更好的争霸方式。齐桓公通过价值输出团结了中原诸侯国,获得了周王朝的认可,打击了对手。齐国减少了无畏的战争,提高了战争的收益率。同时在对外战争中获取利益的分配过程中,让齐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齐国数百年的东方强国路开辟了新的篇章。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晋文公在争霸过程中由于本身政治环境的不同,选用了价值输出和武力输出相结合的方式。他与齐桓公一样的选择了积极扶持周天子,但是在联合诸侯的手段上却多采用武力征服的办法。在争霸过程中他先后灭了卫曹两国,带兵征讨了郑国,与陈蔡楚等国的关系也是威压多于和睦。即便是被晋文公看作重要伙伴的秦国和齐国,他们与晋文公的关系也不亲密,特别是秦穆公在郑国战争中被对方大夫烛武的一通厉害分析便反了水,私自带兵退出了伐郑联军,这让作为霸主的晋文公下不来台,秦晋之间由此有了嫌隙。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齐桓公对于国内的诸侯国多是采用拉拢和和解的办法,只要能给齐国带来收益,削弱对手的力量,他并不会将事情卓绝。当时北狄入侵中原曾灭了卫国和邢国,齐桓公虽然采用养贼自肥的方式占据了两国土地,通过驻军控制了两国国政,但是却仍旧选择为其修建国都,建立太庙,延续国家和宗族。这种不将事情做绝的方式,让诸侯国对齐桓公从威服变成了信服,让齐国能够插手更多的国际事务,获得更多的国际利益。同时齐国带领诸侯国讨伐周边蛮夷,将楚国压制在汉水以南,也为各国带来大量的利益,所以齐国的国际关系极好。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晋文公由于上位得比较晚,执政时期也只有八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争霸就必须选用武力输出的手段,这种手段也为晋国埋下很多隐患。在城濮之战上虽然以晋国联军的获胜而告终,但是却让诸国对晋文公畏惧多余信服,而且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诸侯国内部军事胜利给国家带来的收益只是暂时的,晋文公又不能为诸侯国带来其它的收益,所以晋国的国际关系比较差。而晋文公本人在气度和心胸上都比不上齐桓公,对卫国和曹国的问题上总想着灭国吞并土地,因而使得晋国的称霸有走向孤立的趋势。

齐桓晋文(匪议东周(二十二)“齐桓晋文”虽并称,但齐桓比晋文高明很多)

因此,晋文公在时晋国还能力压各国称霸中原,晋文公去世后国力没有太大增长的晋国便无力弹压中原诸侯国了。从上述两位春秋霸主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看,齐桓公给齐孝公留下了富强的齐国,而晋文公则给晋襄公留下的只是周边诸侯国的仇恨。如果仅凭执政时期的两国国势来看,齐桓公和晋文公还勉强能够并称。然而将这两位霸主放到了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长河中,齐桓公就比晋文公高明了不少。而齐桓公称霸的理念一直到今天的国际争端处理中仍旧有借鉴意义,可晋文公"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只能造成更多的混乱和战争。